|
一段至今没有答案的往事: 20年前周星驰应邀到北大做演讲。 整个演讲厅坐满迷弟迷妹,活动尾声,一位学生请求他现场重现《大话西游》的“爱你一万年”。 周星驰有些诧异,有些不好意思: 现在?这里? 学生继续起哄,没办法,星爷清了清嗓子,定了定神。 所有人肃静,等他开口: “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,放在我面前,但我没有珍惜……” 说到一半。 周星驰闭上嘴,低下头,笑了。 他在笑什么? 有人说他入戏太深,是敬畏;有人说他自我代入,是遗憾;有人说这只是周星驰第一次走进内地校园,有点社恐…… 没人确切知道那瞬间周星驰在想什么。 但对于影迷,这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—— 提起《大话西游》。 戏里戏外,在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时代,实在留下太多供人遐想的“神秘感”。 传说依然流传江湖: 周星驰与朱茵的分道扬镳; 刘镇伟临时的删减与调整; 上映后票房低于预期(并非像许多媒体渲染的“惨败”),被贬为“文化垃圾”,之后经过校园传播又在口碑上神奇逆转,奉为经典…… 乃至今天。 这种神秘的戏剧性,再添一笔—— 达叔“遗作”。 《大话西游:缘起》,一部5.7分的网络电影,因为达叔的去世而被关注。 固然不是多么神奇的命运轮回。 众所周知,达叔生前最后几年一直身体抱恙,还因此婉拒过《美人鱼》的邀约,后来《流浪地球》也只是咬牙坚持。 《缘起》并非计划中的“离别”,更多是恰巧碰上的意外。 不止吴孟达。 《缘起》里还有许多你熟悉的老面孔—— 暴发户“郑总”郑冀峰,台综谐星“九孔”吕孔维,街边卖武功秘籍的“算命大师”袁祥仁…… 他们不断试图勾起你的“情怀”。 但Sir看到的,却是一种更广泛的消逝 。 《大话西游》。 一副收集爱情奥秘的“月光锦盒”,是怎么变成现在,让国产电影原地打转的紧箍之咒。 开门见山。 无论在“网络电影”,还是“炒冷饭”的范畴里。 《缘起》绝不算敷衍。 就说几点Sir觉得意外的: 故事有翻新。 背景不变:至尊宝(孙悟空)在踏上取经路前,跟紫霞仙子的几世绝恋。 变在身份—— 至尊宝不再是山大王,而是一名平凡生意人。 吴孟达不再是至尊宝的二当家,成了他爸爸。 二人在边陲小镇上经营自家面馆。 还有两位主角的关系。 紫霞&至尊宝。 开篇就有“异常”—— 怎么确定至尊宝就是紫霞“意中人”? 拔剑。 这一次,至尊宝并没有成功拔出她的紫青宝剑。 怎么?至尊宝不是齐天大圣? 这意味着两人关系和动机作出细微调整: 至尊宝想主动证明自己的身份。 而紫霞则是被动地接受至尊宝的“平凡”。 其次。 选角有诚意。 必须先给予达叔最大尊敬。 全程没有任何包袱,仍然勤勤恳恳地延续着港式无厘头表演。 然后是跟他搭档的年轻演员—— 终于抛开了网络电影廉价的“网红审美”。 △ 男主角吴昊宸,女主角马心瑞 不说能“超越经典”,至少演技及格,气质自然,就连最难超越的“紫霞”,豆瓣剧照下的评价都一反“常态”,竟然没人骂。 Sir就说出场一幕: 镇上的豪绅抛花球招亲,老爸推着儿子去抢。 眼看花球就要落在至尊宝手里? 说时迟那时快。 一抹红色倩影从天而降,斩断花球…… 微尘散开,仙女下凡。 不说惊艳,至少对于本不抱太大期待的Sir来说小有惊喜。 制作不拉胯。 当然多亏同行衬托—— 半掩的情欲,猎奇的场面,不算五毛的特效…… 能看出来钱花在刀刃上。 要说拿来消磨时间,或者缅怀前辈,Sir平心而论可以一看。 前提是—— 请忘掉“大话西游”四个字。 《缘起》最可惜之处—— 它选择顶着《大话西游》的头衔。 我们为什么喜欢《大话西游》? 还是那个词: 神秘感。 虽然它是一个戏说、“魔改”的神话故事,但它却结结实实地道尽了爱情中的痴缠、甜美与痛苦,道尽了爱的不讲道理、不可捉摸以及求而不得。 当你拥有她,你没有拥抱她; 当你想拥抱她,你却再也不能拥有她; 当你终于放下执念,她又站城楼上,远远注视着你,心不在焉…… 我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看《大话西游》。 你要看的是至尊宝和紫霞两个虚构人物的爱情悲剧吗? 不。 是你自己,曾经的你,现在的你,以及想象中未来的你。 三者互相交织、催化、再吐露出爱情的真相。 要翻拍/续拍《大话西游》,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续上这个核,甚至更新它、超越它。 遗憾的是,这些后来之作,在Sir看来都没有做到。 从院线到网络。 评分从雷打不动的9分降到5分、4分、3分……(还是在把各路乱蹭IP的牛鬼蛇神排除在外的前提下)。 暂且抛开分数、票房、播放量不论。 续作和原版的差距究竟在哪? 首先,诛心地讲。 从海报上,你就能一眼看出,这些作品就顾着盘剥老版《大话西游》的剩余价值,没把心思放在推陈出新拍出更好的作品上。 角色不外乎:至尊宝、紫霞、唐三藏、牛魔王。 道具元素基本都是:金箍、金箍棒、金甲圣衣、月光宝盒。 作为购置了改编权的续作,使用这些元素当然无可厚非。 关键看怎么用。 不止如此,这些作品自以为可以不顾故事内核,搬用几个场景、几句台词、主题曲,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所谓的《大话西游》。 例如《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》,一开场就是名场面和经典台词。 老版中,故事推进到高潮处,周星驰是这么说的: 《一万年》里,黄子韬出演的至尊宝是这么说的: 但很多创作者大概没看懂,或者是忘了。 ——“一万年”是“谎言”。 是周星驰版至尊宝在跟紫霞告白时撒的谎,目的是骗钱月光宝盒。 的确有“渣”的嫌疑。 但他有自己合理的人物动机,为的是用月光宝盒穿越时空去救所爱的白晶晶。 “渣”是“渣”。 同时也侧面呈现着人性的复杂,以及爱对世俗观念的超越。 可后来者呢? 音乐一响起,台词一出口…… 你猜怎么? 好甜! 配合上推拉摇移,慢镜特写,和猴急狗啃…… 《大话西游3》。 刘镇伟一边“变本加厉”地更新自己在前两部中运用的无厘头笑料,把唐僧变MJ和阿凡达。 一边却浑然不知“与时俱进”地重复着“秦祥林”这样的化石级笑料。 Sir不解释的话,不知道有多少毒饭看懂了此处的包袱。 秦汉和秦祥林都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台湾偶像级演员,而且都跟林青霞谈过恋爱。 95年,大家看到此处尚能会心一笑。 当下? 需要解释的笑话能有多好笑? 再者。 与其说这些主创是江郎才尽,不如说,他们恐惧创作的风险。 为什么重复? 因为重复安全。 于是我们便在后续的这些顶着《大话西游》名号的新作中,反复看到这些东西。 牛香香流口水,尹正在流,《缘起》依然在流。 你要说他们完全没有创新吗? 也不客观。 刘镇伟就在《大话西游3》中打造了一个哪吒版红孩儿,脚踩旋转陀螺,洗剪吹的杀马特。 吐三昧真火前先自残,把自己打出漫天的鼻血作助燃剂(够狠)。 《爱你一万年》把月光宝盒变成一个球。 《缘起》则开发出新功能,不仅是时光机,还是复印机。 反派(九孔 饰)用它把孙悟空的力量之源七彩石“打印”出了多份。 月光宝盒成了一个筐,什么都能往里装。 再回到内核。 还是《缘起》—— 把《大话西游》原本的个人难逃宿命的悲凉,置换成《哪吒重生》式的热血。 热血有什么错? 单纯热血当然没问题。 但放在“大话西游”背景里—— 它把成年人的爱情两难给劣化/退化/幼化成了小孩子过家家式的非此即彼。 原版里的一幕: 至尊宝的抉择。 为救回紫霞,至尊宝必须带上金箍割舍人欲变成孙悟空。 ——救她不能爱她,爱她便不能救她。 这种决绝的态度跟小孩子的山盟海誓的区别在于,孩子不知道这背后的代价,但他们心知肚明。 但为什么依然怀有冲动? 这或许才是《大话西游》为我们留下长久的“神秘”: 爱情让人勇敢,却也更让人懦弱; 谎言或许无法永远欺骗别人,却能长久地欺骗自己。 我们或许并不是想成为至尊宝,成为紫霞。 只是向往能像他们一样—— 在为爱情陷入两难时,剖开心脏,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。 莫名其妙? 对。 莫名其妙。 |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