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每年的5月5日是“世界手卫生日”,生活中一个简单、有效的“防病良方”,就在我们每个人“手”中,那就是做好手卫生。洗手这件平凡的小事你做对了吗?快来了解一下洗手的正确方法吧。 为什么要进行手卫生? 手卫生是洗手、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的手直接、频繁地接触物品,手部皮肤上很容易带有细菌、病毒等各种微生物。 手卫生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。在医疗实践中: 手是医疗实践过程中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; 保持手的卫生是避免病菌传播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。 因此,注意手部清洁,呵护家人健康,至关重要。 如何正确洗手? 日常生活中,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 和维护自身健康 最便捷、高效的方法之一。 怎样洗手才能有效减少细菌? 牢记“七步洗手法”。 
 
 
 
 
 
 
 (图片来源:中国疾控动态) 手卫生也有误区? 小心“越洗越脏” 误区一:只用“水洗” 只用流水清洗,而未使用洗手液或肥皂,不能有效去除手部污垢,大量病原体依然在手上留存。 另外,肥皂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干燥,及时清洗肥皂盒,如果盒底不能保持干燥,潮湿的环境下也会滋生细菌。 误区二:以戴手套代替手卫生 谨记“戴手套”不能代替手卫生,摘手套后应进行及时清洗。手套高度密封,戴了一段时间后,手上或多或少会滋生一定量的汗液及微生物。 误区三:洗手时间不足 洗手一定要用流动水,揉搓时间要充分,时间过短则不能有效去除手部污染物。 误区四:共用干手毛巾 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。最好不要使用毛巾,因毛巾容易潜藏病菌,易使洗净的双手再次沾染病菌,更不要用公用毛巾。 
 生活中如何保持手部清洁? ①晾完衣服要洗手。晾衣服的过程中,双手可能会沾上衣服和洗衣机里残留的细菌。 ②外出回家要洗手。外出期间,双手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一些公共设施,比如门把手、电梯扶手、直梯按钮等。 ③为病人更换衣物后,或者处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。 ④接触过钞票和存取款机后要洗手。 
 ⑤使用电脑、手机后要洗手。这些常用物品容易被人忽视。 ⑥接触身体分泌物后要洗手。比如用手捂住口鼻打喷嚏、咳嗽或擦鼻涕后。 ⑦接触宠物或者家禽之后要洗手。 ⑧前往医院后要洗手。 “手”护健康 从你我做起 (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、中国疾控动态等)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郑弘 文雅 (责任编辑:) | 
              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