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打印药物、打印建筑、打印假体……随着智能制造技术更新换代,3D打印正加速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,上半年同比增长51.6%。 在南京 3D打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深化 促进实体经济 和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 ⇩ 3D打印药物
位于江宁高新区南京生命科技小镇的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,已建成符合GMP标准的连续化3D打印药物生产中心,第一条连续化产线年产能可达7500万片。 据悉,三迭纪研发了世界首台MED®3D打印药物研发设备,通过“分层打印,逐层叠加”的方式生产制造三维实体,自由构建药物内部3D微结构。这种3D微结构可控制药物的释放行为。 3D打印车棚
南京首批 混凝土3D打印车棚 仅用2.5小时 现场安装落地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 “车棚结构和造型均由计算机图纸产生数控程序,通过3D建筑打印机实现,不需要模具,成本较低,”工厂负责人介绍,“采用数字建模,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需要定制各式造型、图案、颜色、尺寸,快速成型,有效节约工期。” 3D打印股骨假体
南京市中医院 张春雷主任带领其团队 成功为一名患者完成 左侧股骨干瘤段病灶切除 及3D打印定制股骨假体 植入股骨重建手术 因为有术前的3D打印和假体的定制等精准规划,该团队仅仅用了3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整个手术操作,术中彻底切除了瘤段的骨骼及周围的病变软组织,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一直稳定良好。
除此之外,3D打印公交站台、3D打印传达室、3D打印超市,这些都在南京有了广泛的应用。这些3D打印建筑基本上是利用了固废材料,通过工业机器人打印建筑构件,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,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。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(3D打印)技术分会总干事、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涤尘表示,我国3D打印已在医疗、航空航天、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。截至2023年底,国产3D打印装备拥有量占全球装备的11.5%,处于全球第二;消费级非金属3D打印装备市场占比位居全球首位。 同时,3D打印可以更好赋能传统制造,为诸多高技术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开辟了新的竞争优势。“3D打印具有广泛的制造业覆盖面,尤其是在新材料、新能源、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潜力较大,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。”李涤尘说。
据悉 高性能、高效率、低成本 是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但目前我国3D打印规模化 制造稳定性和经济适用性仍有差距 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 和产业支撑政策体系 ⇩ 从技术层面看,李涤尘建议,加快布局3D打印全链条协同创新实验室、中试平台和创新中心,构建以自主技术为主的3D打印生态体系和标准化体系。强化战略人才力量建设,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3D打印类别,多层次引育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。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3D打印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家,但其中多为中小企业,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。“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牵引,做强大型3D打印骨干企业,扶持中小3D打印企业,加快产业集聚,培育产业集群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说。 据悉,近年来,欧美已用3D打印整体火箭、发动机等标志性产品,带动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。“从国内看,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,加快打造3D打印标志性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,推动3D打印进一步应用到汽车、电子信息、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”李涤尘建议。 “预计未来3至5年,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与欧美总体相当,增长率将高于全球8至10个百分点。”李涤尘说。 未来 3D打印将全面支撑 先进飞机、机器人、 器官药物筛选模型等行业 有望催生万亿元市场规模增量 期待ing 原标题:《这项技术,有望催生万亿元市场规模增量》 (责任编辑:) |





